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时报] 希望子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就办什么样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6/9/1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希望子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就办什么样的教育
(来源:重庆时报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http://cqsb.cqtimes.cn/html/2016-09/09/content_350859.htm
 
开栏语:“南岸课改”为什么做得好?有哪些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值得解读与借鉴?回溯“南岸课改”之路,2012年5月,南岸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署协议,共建南岸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成为我国西部首个该项目实验区。今年4月,双方签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战略协议书》,这标志着南岸区进一步肩负起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探索新路,提供先行经验和示范作用的历史使命。为此,本报特别推出“中国课改看南岸”系列报道,围绕“校长在忙什么”进行深度解读。今天,我们走进重庆十一中校长钟进友的课改心路。
 
记者 张波
忙思考:破解瓶颈,首先理清培养什么样的人
三年前,当面对碎片化的课程改革进入瓶颈期时,重庆十一中校长钟进友苦苦思索怎么突破、怎么转变。此时,正值课程领导力建设开始在南岸区全面推进。
“在以往的课改中,我们更注重‘能考好’,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少。这是应试教育观念下的课改,换汤不换药,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培养人、发展人,培养什么人是首先要理清的问题!”为此,钟进友还专门做了全校老师的调查,多数人的回答是“成绩好、品行好”。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却不是十一中课改的终极诉求。钟进友陷入了沉思,他开始“不断否定、不断求证”的思索:十一中的学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忙学习:西为中用,立足实际建设核心素养体系
当钟进友的求证思索陷入纠结之时,南岸区教委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的“核心素养”课题启发了他。
学习、借鉴、反思、融合……“我们参考了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多地学校的核心素养理念,也奔赴全国一些优秀名校进行参观学习。为此,一年中我们大小会议开了不下30次!”
“西为中用,立足实际”,最终,钟进友和他的课改团队基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对十一中百年校训的现代解读,提出了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
忙实施:纲举目张,“两少两多”幸福每个学子
很快,校长的思想如何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意识,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课程成为最重要的载体。在对校情、学情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十一中总结多年的课改实践,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英课程三级,除了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
“改革是有阵痛的!”钟进友说,课程改革实施最先碰到的困难来自教师,阻力不小,很多老师担心大面积的课程调整会使学生成绩下滑。
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开会,钟进友都要跟教师们做“思想工作”。“我当时说,你们的子女也在学校读书,你想让他们接受什么教育,我们就办什么教育。”钟进友坦承,这种接地气说法让老师们开始认真执行课改。三年时间,学校呈现出“两少两多”: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负担少了;自主学习时间多了,学习方式选择多了--最终,孩子们的“学习幸福指数”提高了!
2015年10月,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南岸区召开。来自北京、杭州、潍坊等地的100余所学校的教育界人士陆续到十一中听课学习,“把握住了课改方向”、“顶层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还能促进高考”成为会场专家最多的评价。“课改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到这里,钟进友的神色凝重而坚定,乐观而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