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之家 > 母校拾忆

高七五级一班,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发布时间:2022/11/14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文/樊开源

转眼间,我从母校重庆十一中毕业已经47年了,几十年的时光,母校已发生沧桑巨变,只是从钢笔画名家校友欧阳桦的画作中还能看见母校的一些旧日景象:膳宿部斑驳的土围墙,用黄沙和细煤渣铺就的田径场及跑道,校园里成片的桉树和夹竹桃还有青砖楼旁边那坡长长的石梯坎,这些痕迹都消失在岁月的风中。

  我们是一九七三年春季入校的,母校的花名册上,第一次出现了“重庆十一中高七五级一班”的番号,这是我们班67名同学共同的标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通过了文革中首次中考,以13%的录取率,从弹子石地区的各所中学汇集于十一中。这是文革中一次难得的机会,邓公第二次复出,抓国民经济发展,也把文革中凋零的教育事业推上正轨。此时,城市里失学的同学们多数上山下乡去了,考上了高中的我们特别珍惜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同学们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激情。

我们1-4班最先入校,半年后,七个班的新生也入校了,统称高七五级。那时,学校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记得校园里黑板报上不再有“大批判”的标语和文章,换上的是学生们的精选作文及老师的点评,以及数学、物理、化学选题解析等内容,白天课程排满,晚自习夜以继日,勤奋学习、读书报国的豪情壮志校园里蔚然成风。 当时有消息说我们毕业后可以直接考大学,但1975年全国性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让我们直接考大学的希望化为泡影,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化真是息息相关。

    

我们班第一任班主任是刘智忠老师,感谢他,在新生分班时让我们团拢在一班,由此结下了往后几十年的同学情缘。一学期后,刘玉华老师成为我们的班主任,当时我们班干部有团支部书记樊孝兰,班长张优荣、王琼霞,团支委赖世群、王天林,校团委委员江世奎,学习委员樊开源,文娱委员郭生平,劳动委员杜仲,体育委员余凡玲,生活委员周心洁,班干部成为刘老师的有力助手,师生齐心协力,比学赶帮,把高七五级一班打造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集体。 刘老师年青活跃,与学生亦师亦友,与我们班同学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直延续到我们也慢变老。毕业后的几十年时光,刘老师每年的生日也成为我们班同学大聚会的“法定”节日,成为十一中师生中的一段佳话。

教我们语文课的是王行义老师,王老师早年毕业于西南师大,语文功底深厚,尤其他教的语法和作文的谋篇布局让我们受益匪浅,乃至我后来从事文字工作都深感受用。王老师儒雅温和,谦逊低调,还是我们班报《学写》的顾问,培育了樊孝兰、张优荣、樊开源、樊海平、樊小庄、余凡玲、周新容等一众文学弟子。

    

    我们班的课外文学老师是杨延贵,当年他已在报刊上发表不少文学作品,是我们班小众文学爱好者的偶像,现在都记得他带我们去市文化宫听梁上泉等诗人作家讲座的情景,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还记得当年我跑腿帮他去文化馆送稿的事,感谢他为喜欢文学的我们开拓了视野。他后来成为区文联的泰斗级人物。

数学老师肖延民学识渊博、拿现在的标准当属名牌教师。他平易近人,百问不厌。现在想起,数学课中的因式分解、勾股定理、排列组合虽然离我们很遥远几乎记不起来了,但他和蔼可亲的模样却印象深刻。

教政治课的是张宣苾老师,她讲课时热情饱满,声音洪亮,把有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上得有盐有味。张老师胖胖的脸庞总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热情,毕业多年后她都能叫出你的名字,同学们喜欢她超过喜欢政治课。

物理课老师王忠旭,讲课斯条慢理,总爱说“牛顿告诉我们……”,有时候,我和同桌江世奎听得频频颔首,他如觅得知音,走下讲台,径直在我们课桌前继续讲,如上私课一般。其实,学得最好的应该是李道友同学,他后来读了理工大学,无缝对接进入军工企业,后来当了董事长。

班主任刘玉华老师教我们班化学课,刘老师讲课通俗易懂,深得同学们喜欢。很巧的是,我初中班主任钟正蓉也是化学老师。除语文外,我受益最多的知识就是化学了,只是事与愿违,后来大学读了文科,毕业后又多从事文字工作,与化工无缘了。

英语老师何弗能,模样也象个外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声音很磁性,听他说英语是一种享受,还记得起他在我们班晚会上用俄语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外文歌曲,非常好听。

生物课老师涂开林是一位奇人,他一生喜欢摆弄石头,热衷于带学生到野外采集动、植物化石标本,上他的课就像去开心郊游,他退休后成为有名的奇石收藏家。

历史课老师莫淑勤是一位乐呵呵的老人,上他的课就是听历史故事,津津有味。他还给班上的每个同学的名字设了一条谜语,不知道各位同学还能否记得属于自己的那句谜面?

  

我们的体育课老师先后是谢华翰、谭学荣、刘泽举和党天健老师,谢老师除了教我们班体育课外,还担任了学校女蓝队教练。当时我并没想到,他是我未来的岳父,在以后的几十年的相处岁月中,我目睹了他从年富力强慢慢变成一位受人尊敬的耄耋老人。

在我们的高中时代,十一中的体育活动空前活跃,绿茵场上,健儿如云。学校组建了蓝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和田径队,在这些校级运动队中,我们班的十多名同学跻身主力阵容,男子蓝球队有王天林、江世奎、谢映、徐朝平,女子蓝球队有胡玉兰、周新容、余凡玲、白素青、郑成惠等。进入了学校男子排球队的有杜仲、曹正平、谷军、樊开源、樊海平,男排教练是马来西亚归侨黄绍南老师。十一中最兴旺的体育项目是田径,我们班参加田径运动的体育健儿众多,当年校运会是十一中的一大盛事,学校各个班级倾力共襄,力争头筹。刘老师召集班干部和体育骨干运筹帷幄,分工合作,进行战术分析,把我们班的竞技状态调到最佳,取得了校运会团体“三连冠”。在单项比赛中,王维刚在男子100米、200米短跑项目婵联冠军,并在男子中长跑800米项目破南岸区记录,此外,谷军200米跨栏、曹正平跳高和王维刚、谷军、王天林、徐朝平4*100米接力等田径赛项目均是学校体育健儿中的佼佼者。

除校运会外,学校的文艺汇演也是一大盛事,班主任刘玉华老师能歌善舞,把我们班的文艺活动组织得多彩多姿,我们班的郭生平、钟寿容、、卢大芳、周新容、黄跃华、江宗荣、谷军等都是文艺舞台上的活跃人物。至今能记得的他们表演的歌舞是《草原上的红卫兵》《洗衣舞》,我们班上会乐器的人也多,樊海平敲扬琴,王维刚、蒋德明拉二胡,李道友吹笛子,班上还有张优荣、赖世群、柳群芳、牟丽碧等众多歌手,那时出了一本著名的歌集叫《战地新歌》,班上的歌手们轮流教唱,在我们班兴起了每周一歌。我们班还有一个“故事大王”周新容,她和南岸区的几位故事员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让师生们津津乐道。

那个年代,兴起了“开门办学”,学生们每学期至少有一个月到工厂或农村去“学工”、“学农”,重棉三厂、南岸织布厂、黄桷湾生产队、小石坝生产队留下了同学们劳动的身影。印象最深的是背着铺盖卷去白市驿种子农场裁秧、种果树,现在想起,那段经历成了一年后我们下山下乡当知青的前奏。

回首往事,我们的学生时代还是多姿多彩的,值得回忆。时光荏苒,当年的青涩的男生女生如今成为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有的成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级大学讲师、中学高级教师、摄影记者、官员、学者,企业董事长、厂长、医院院长、金融战线精英、高级警官,劳动模范、岗位能手,生产骨干等,同学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生如夏花,人生无悔。

岁月流逝,我始终忘不了母校的一草一木,忘不了可亲可敬的老师、同学们和那一段伴随着青春的岁月。

                        2022年11月写于重庆南岸

 附:

作者姓名:樊开源

TEL:13996295226

重庆市南岸区作协  副秘书长

届别:重庆市十一中高75级1班学生,

班主任老师:刘玉华

上一篇:我爱我的母校重庆十一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