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引领 > 理论学习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7发布者:胡明佳访问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教师职业,最独特之处是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发展,最关键是要靠精神引领。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重要体现。

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六个相统一”到成为“大先生”,再到此次提出教育家精神,总书记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与此前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一脉相承,进一步丰富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擦亮专业发展底色、坚守专业发展本色、增添专业发展亮色。

一是以教育家精神擦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是教师的国家责任、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为底线,对职业理解与认识、教育教学的行为与态度以及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师要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从来都是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我们一贯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教师职业虽然平凡,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非常神圣;三尺讲台虽然矮小,承载的家庭期待和学生成长责任却很巨大。回望教师的教育生活,有的干了几十年,有的初出茅庐;有的初心未改,有的可能早已倦怠;有的成绩卓著,有的平淡无奇。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师的生命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些追问伴随着教育全过程。世界上的生物亿亿万万,唯有人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种涉及终极关怀的问题。我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也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可谓坚守初心,逐梦教坛,但从没感受到过今天这样的压力感、敬畏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不时也会迷失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终极之谜中,像鸵鸟一样,埋首沙滩,逃避追求;不时也会在诸多教育改革课题面前,陷入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的困境之中,不断找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最优解。然而,当我们放眼当今时代“两大变局”,深刻理解教育的国家意志,体悟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才会真正认识到教育的终极关怀与追求绝不是一种空洞的格言,也不是抽象的理念,它是一种对平实生活和教育事业活生生的体验,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工作意义的切实具体的感悟,使我们得以解开这个生命之谜,从而自觉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教师要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中陶冶道德情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今天的教师做出了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完人,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是指引学生成长的大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应成为教师职业底线。同时,高尚师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它不断唤醒教师自觉涵养扎实学识修养,做到以学育人、以德化人,行胜于言、行为世范。它不断驱动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严慈相济、循循善诱。

教师要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中勤修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越是幼小的孩子,越需要爱的雨露予以滋润;越是身处困难的学生,越需要爱的阳光予以温暖。教育学的本质是“人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的灵魂,其间充满了与学生之间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无不渗透在教师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职业具有独立性、自觉性,以及难以监测和量化等特点,课前设计靠良心、靠能力,课堂实施靠理念、靠方法,课后指导靠数据、靠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课堂,接纳学生、包容学生。总之,仁爱之心是事业心、同情心,也是悲悯心和百倍的耐心,它的直观表达是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道题,谈好每一次话,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是以教育家精神坚守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色。教书育人并非易事,需要教育智慧,而智慧的生成源于改革创新,因此育人智慧和求是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目标,涵盖了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在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中增长育人智慧。教师面对的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还应当拥有很高的教书育人艺术,才可能去发现每一名学生、欣赏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信任每一名学生,启迪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教育公平,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课堂教学是教师增长育人智慧的主阵地,教师应自觉研究教育、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教师要深刻理解完整的、真正的学习如何发生,懂得教和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教的目的是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可见的公开行为。学,是指学生理解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可见不受公众监视的心智活动。教师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研究,只有理解学生如何学习、思维如何发展,才能做好如何教的决策。教师要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课堂观,让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聚焦核心素养目标,转变育人方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加强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思维进阶,实现价值提升。

教师要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中秉持躬耕态度。学习,是加快专业发展的王道,创新,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利剑。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其实今天的教师,即使拥有一潭水,都难以滋润网络时代的“原著民”。这就需要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主动学习、常态学习,超前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也需要学习教学专业知识;要加深理解认识论,了解教学实践如何依赖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从而深刻理解学科本质。教育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独特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要守得住讲台,耐得住寂寞,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修炼学者气质,做一名有思想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建设学习型组织、学术型组织、专家型团队。也要切实减去那些不必要的、非教育教学的额外负担,给教师以安静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思考、研究,不断生长育人智慧。

三是以教育家精神增添教师专业发展的亮色。教师要肩负弘道的神圣使命,实现由授业、解惑到传道的进阶,让弘道追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亮色彩。

教师要在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中树立弘道追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型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坚定文化自信、教育自信,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教育经验、发出中国教育最强音,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类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通过延续血脉获得“永恒”,更重要的是人们所创造文化的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人类和社会才不致毁灭,才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前进。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教师在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使人类永恒,也使优秀的文化永恒传承。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把成为教育家型教师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用教育家精神彩笔描绘教师专业发展“三色”(底色、本色、亮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涵养专业情意,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教育强国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梁瑞

推荐:初中第三党支部 郭蕾蕾

审稿:初中第三党支部 张艳群 赖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