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二十一期
持之以恒狠刹违规吃喝
03-14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二十期
宋庆龄:“浪费就是作孽”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侯桂芳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一直担任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她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广州大元帅府时,她和孙中山吃着简单的饭菜,住着简陋的房子,甚至没有钱安装防蚊蝇的纱窗。他们的勤务员曾这样评价宋庆龄:“宋庆龄对勤务员很和气,从不苛求。她平时早餐也很简单,有时只吃点腐乳、白粥。她和孙先生的简朴生活,我
03-03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十九期
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
02-16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十八期
周恩来:“不要靠上辈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杜捷周恩来经常教育国家公职人员真正做到为政清廉,强调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周恩来常常告诫亲属们,不要靠上辈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也不要有任何优越感,要同普通百姓子女一样。周恩来与邓颖超没有子女,但是亲属很多。他们对亲属既疼爱又严格要求,决不因为
02-16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十七期
如此“爆料”,违纪违法!
02-16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十六期
毛泽东:“这种礼品不能收”2019-12-09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段春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亲戚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古已有之,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对礼品馈赠就要慎之又慎了。作为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他的“礼品观”是值得全体共产党员学习和借鉴的。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外宾是经常的事情,有时会收到他们馈赠的纪念性礼品。曾有工作人员劝毛泽
02-16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十五期
“好人主义”要不得
02-16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十四期
邓颖超:两份遗嘱,一座丰碑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黄坚要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带头去实践。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本人就是一位严守党纪、党风端正、重品行、讲操守的楷模。由于长期工作劳累,邓颖超不幸患上多种疾病,加之年事已高,经过反复斟酌考虑,她便在1978年7月1日,郑重地写下了给党中央的一封信。这也是她的第一
02-16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十三期
党员干部因私出国(境)不可擅自改变路线
02-16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十二期
张闻天:和风细雨暖人心,要做倡廉带头人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汪建强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被委派到苏联担任大使。他上任后,看到大使馆里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于是在大使馆的全体人员大会上指出:“外交人员代表国家,参加涉外活动虽然不能过于寒酸,但绝不能摆‘穷阔气’,尤其是内部工作人员更不能铺张浪费。”在他的建议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自动减低了各自的工资,并开始交纳住房
02-16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十一期
如此“互相帮助”,要不得!
02-15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十期
徐特立:勤俭节约,甘于清贫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汪建强1937年,当时已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担任教育厅长的徐特立,仍然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那间屋子,不仅是他办公、接待他人的地方,也是他睡觉、休息的场所。环顾他的那间屋子,一张大炕就要占去屋子的一半;剩余的地方,既要放自己的办公桌,又要放和自己合住的警卫人员的东西。然而,就是这间屋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特
02-152025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九期
对违规吃喝常抓不懈
02-152025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八期
周恩来:“这是总理的习惯”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王强吴景敏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一丝一缕都不愿浪费。谁要给他一点特殊照顾,都会被他婉言谢绝。他常说:生活上不要那么讲究,穿得旧一点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丢掉延安精神才难看呢!在穿的方面,周恩来是很“讲究”的。从外观上看总是衣冠整洁,挺挺括括,风采照人,
09-012024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七期
揭开风腐“隐身衣”|退休离职不是贪腐护身符
08-152024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六期
方志敏:清正廉洁公而忘私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汪建强一生清廉、公而忘私的方志敏,为了革命,他能够坚持在清贫的生活里追求理想,不贪图高官厚禄。1935年,在北上抗日过程中,他率队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堵,而他又被叛徒出卖,惨遭敌人逮捕时,敌人竟然在他身上只搜到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大失所望的国民党兵怎么也不能相信,领导赣东北8个县根据地的苏维埃主席,被国民党悬赏费就
08-012024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五期
这样的礼收不得
07-152024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四期
刘少奇:“四不准”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徐徐刘少奇总是尊重并维护党和国家规定的各项制度,并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经常外出视察,调查研究,每次出发前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一)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四)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
07-022024
【清风识益 · 纪法小课堂】第三期
如何辨别礼尚往来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06-112024
【清风识益 · 廉洁小故事】第二期
董必武:人民公仆,党的“老牛”来源:《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7作者:段春义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这位中共元老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常说:“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共产党干什么?”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子女及亲友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正直做人,勤奋学习和工作,绝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要求。1957年,董必武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