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时报]重庆十一中:情•味(校园篇)

发布时间:2011/7/8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重庆十一中:情·味(校园篇)
(来源:重庆时报2011613多媒体数字报http://cqsb.chengw.com/html/2011-06/13/content_162949.htm)
 
  核心导读
  教育,就是当你学过的知识,在经历岁月的淡忘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而有情有味的教育,总是让人心生暖意,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十一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课堂佳境。它从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夯实了基础。
  富于激情,切合实情,充满热情的活力课堂,演绎教学之美;韵味别致,香味氤氲,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呈现教育之魅。是谓重庆十一中教育的情与味。
  校园篇
校园之韵味
这是一片心灵休憩的港湾
  学校是属于孩子的。步入十一中,走过校园整洁的甬路,欣赏到校园的芳草萋萋、绿树成阴,校园的一切都那么规范有序;操场上不时有跳跃的身影,它是灵动的,而在许多班级的学习园地里,都贴满了学生的“中、高考心愿”等各种心愿,童言稚语读来温馨感人。
  这就是孩子的味道。高二年级2班学生蒋臻说,学生的社团活动丰富,最能让大家找到青春的感觉。学校的运动类、艺术类等社团就有20多个。
  “我加入了话剧社,以前人较少,现在已经发展到60多人,聚集了许多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去年,我们还演过《梁祝》的剧本呢,大家都很投入,演得活灵活现。”高二年级7班李琬琳说。
  而高一年级学生钟宽则加入了英语社,前不久,才参加了复活节的活动。他说,活动中大家猜单词、得奖品,很有意义。“在这样一个阶段,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认识更多同学,大家相互间有许多交流,感到非常快乐。”
  目前,十一中以科技、文化、体育和心理教育为内容,以教育教学、社团、科技等活动为载体,以推进新课改为形式和契机,已着重打造“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元旦晚会”、 “读书月”、“红五月”等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十一中的孩子味,还表现在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学校倡导简单、积极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相互间的和谐互动。为此,学校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信箱等,并开展丰富的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
  由此,十一中通过对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使学生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使学校始终萦绕着浓浓的孩子味。
翰墨之香味
这是一段享受书香的时光
  走进十一中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为学习、生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在教师休息室里,有舒适的藤椅,各类书籍信手拈来,伴着咖啡和绿茶的清香,老师们一卷在手便可享受书香的时光;对于孩子而言,图书馆和电子阅读的计算机错落有致的分布着,课余时间可以与书为伴、与书交友。
  在班级橱窗里,学生将自行设计的班徽、班训、班主任寄语、班级集体照片等张贴其中,既有学习的氛围,又有家的温暖感。
  随着学校设施的进一步改造,一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越来越多,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自然地成为了育人的理想场所,让教师、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走进十一中,可谓时时处处充满书香味。“让每一面墙说话”是该校打造校园文化墙的基本思路。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将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代文化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学校书香味,还有更多活动形式的呈现。高二年级学生陈岑说,学校每年都有文明礼仪月、读书月等活动,在读书月活动中,同学们踊跃读书、相互交流、义卖旧书,还做了手抄报、黑板报等,并将读书月读后感汇聚成集,氛围特别好。
  高二年级曾伟说,同学们在选修雕塑、画画、舞蹈等艺术课程后,也积极展示自己,在学生自办校刊《博文》杂志上,就有《博文骄子》栏目,用以展示同学们的风采,特别是展示许多榜样学生,洋溢出了浓浓的书香味道。
人文之品味
这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十一中在狠抓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背后,最终提高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来润泽和感染师生行为,使师生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行为习惯更加文明,成为具有渊博知识、儒雅风范、独立人格的文化人。
  高二年级5班学生程艾静曾自建“打工社”。一开始,对于高中生打工,师生们都有各自看法,但学校支持力度很大。学校认为,与其强行压制部分高中生的叛逆、厌学心理,还不如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走进社会体验生活,锻炼社会交际和实践能力。
  程艾静建好社团后,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学生报名。一开始,她不辞辛苦,一家一家找店面,寻求打工、社会实践机会,春节期间,50多名学生来到南坪,在华谊电影院、红星美凯龙等店面打工实习。
  “其实,打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辛苦,但同学们收获了友情,在团队里每个人都很努力,但也非常开心,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打工时光,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学习。”程艾静说。还有不少同学则参加了“聆心社”,这是一个志愿者社团,常常自发去看望孤寡老人、宣传环保意识等,在去年11·27,社团还组织去歌乐山纪念英烈。
  学校设立的校长助理制度,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担任校长助理,搜集同学对学校管理的建议,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校学生会主席陈岑说,校长助理们在一次对食堂的调研中,向德育处反映了食堂阿姨应戴口罩、工作人员态度改善等建议,得到了学校的很好回应,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可以说,正是由于十一中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显露,才使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成为一种习惯,使优秀成为一种风气、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十一中的师生,斯文而沉稳,言谈之间,正如学校居于江之南一样,有股秀气的味道,隐隐流动,那就是深深镌刻着十一中烙印的情与味,如流金岁月般连绵传承。
  (文/胡郭勇 张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