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办学特色 > 科技教育

刍议语文教学实效性之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1/11/9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摘要】当前相当多的中学仍在遭受着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往往导致孩子们面对学习时大多存有消极思想和抵触情绪。在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作文恐惧症”是孩子们的通病。在诸多“症因”中,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最为突出。面对作文教学让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之多数孩子本来就比较缺乏积极主动性,理所当然,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因此师生应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共同携手走出作文“教”与“学”的误区,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寻求作文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键词】语文,实效性,作文教学,现状,新理念

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家制作的画或雕塑,实质上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同样,学生的作文也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真实再现。

其实不然,当前相当多的中学,虽然素质教育的思想早已“春风绿过江南岸”,但是应试教育的禁锢仍旧“明月照其去又还”。“作文恐惧症”是多少年来孩子们的通病。长期积累,使他们产生了“作文难”、“文难作”、“难作文”的消极思想和抵触情绪。显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误区,状况让人堪忧。穷其缘由,“症因”诸多。

一、客观制约,虽纷繁萦绕,但教师终是“罪魁祸首”

1、教师对学生作文引导不依学生年龄特征、心理规律进行,随意性强。作文课堂缺乏辨证过程,教师说了算,“一刀切”的作文教学,不能激起学生“要作文”的欲望。

2、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文质兼美的课文,“课”与“写”不能有机结合。并且教学中阅读是“硬”,作文是“软”的地位之误使作文教学沦为阅读教学的附庸。

3、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很少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亲自见闻。“崇尚主题”导致过分要求“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严格选材”使缺乏生活体验的学生们只有闭门造车。

4、从小就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说话训练,到了初、高中迫于无奈则对作文教学“揠苗助长”,使学生为作业、为考试、为老师作文,导致学生心理认识由“我要作文”变成“要我作文”。

5、作文教学实施了过高要求,过分“成人化”、“文学化”。且学生的作文,文体限制、形式单一,教师过分追求写作技巧,学生在众多的框层约束下,终是作茧自缚。

6、作文教师缺乏必要的爱心,只是“岸上说游”,不亲自作文实践,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7、作文的批阅、评讲是教师的专利,作文评价不善于挖掘、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过早熄灭了学生的兴趣火花。

另外,诸如过重课业负担,导致学生作文消极应付,不求实效。德育教条化易使学生“违心作文”等也是“症因”。

二、主观被动,虽“情有可原”,但消极应付则“理不可恕”

1、学生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兴趣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不断分化,且容易转移,往往逐步对作文兴趣大减,“敬而远之”。

2、学生大多不善观察,不喜言谈,一遇作文就无从下手或形同“茶壶煮饺子”。

3、有的孩子知识贫乏,没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来源,不懂得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一遇作文就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4、部分学生过分依赖作文辅导资料,平时不加强习作练习,一旦离开则“满河是滩”,无从下手,作文“如骑虎尾,如履薄冰”。

“心病要得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上述状况,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之有的孩子本来就比较缺乏积极主动性,理所当然,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师生应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共同走出作文“教”与“学”的误区,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对学生尤为重要,是他们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作文教学重在激趣。

1、引进现代电教媒体。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指导学生作文是一种先时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现代电教媒体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作用,使学生有景可观、有情可抒、是事可描,从而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理。

2、引导须遵循规律,讲究艺术。

  ①下水引游教师多实践、多示范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心理。

  ②岸上说游讲清要求,启发学生动手作文,教师只在关键之处点拨引导。

  ③自主畅游让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写作。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①设置疑惑情境。有意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惑,并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向往成章

  ②提供问题情境。有意引起学生的激烈辩论,畅所欲言,争辩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有条理的写出来顺理成章

    ③合理创设出能让学生身经其事,心在其中的情景,让学生转换角色,参与体验,体验后的丰富感情一触即发出口成章

4、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学生作文的要求和难度要有梯度的提升,以免给学生当头一棒挫伤其信心,其次,作文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多给机会让他们获取作文信息,充分说话,为作文做好前期准备。

二、无米之炊,巧妇难为,“作文之道在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但当前大多数孩子“生活窄,见闻浅,阅读少”腹中空空,从何倾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1、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热爱生活。学生们对生活的感受应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参观、访问、比赛、游览等活动,可以开拓和丰富学生的生活。通过这样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海洋,让其自主积累写作素材。

2、作文的语言材料缺乏是学生作文的致命弱点。教师应注重在课堂内外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首先,在课内大力改进阅读教学。学生备好“读书笔记本”,随时分类摘录课文的精彩片段、妙语佳句,并背诵交流,反复体会。

其次,教师应加强课外辅导,让学生广为阅读。

    ①教师定期为学生推荐丰富的阅读书目,并对课外阅读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②班级建立“图书角”成立“读报组”,多开展读书比赛。

    ③佳作赏析。教师选取佳作名篇和学生共同欣赏、品评,激发兴趣。

④随身携带“课外阅读笔记本”专门摘录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或作现场速记。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使学生养成写“浪花集”、“采蜜集”的好习惯。把生活中、书籍报刊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记录下来,以待作文的“厚积薄发”。

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作文真实就新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语)教师要注意勿使学生在作文中胡编乱造,说假话、空话。

1、过分强调“主题先进”易使学生作文追求“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作文往往都贴上“社会主义好”、“建设四化”、“献爱心”、“雷锋精神”、“不怕困难”、“不折不屈”等思想标签。

2、学生见闻少、阅历浅、思路窄、本来就缺乏对生活的丰富感受,若过分要求“严格选材”,学生作文只有“闭门造车”。

3、学生作文迫于老师压力、作业压力、考试压力,消极应付。等到无可奈何、走投无路之时,就找准范文,信手拈来,进行“整容手术”,大搞作文的“移花接木”。

4、孩子的思维多定式,作文思想极易被老师教条化,从而造成学生违心作文。往往是“遇上大雨”都“关窗”、“送伞”、“遇上大雪”都“义务扫雪”、“搀扶老人”等。

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撕破传统中“阅读”与“作文”相互割裂的“两张皮”

语文教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容易产生“阅读”与“作文”分割为“两张皮”的现象。往往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写时“昏昏欲睡”。显然这是与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阅读教学中挤进作文练笔,是使两者有机结合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小练笔有仿写、补充、拓展、组合、转移、扩(缩)写等多种形式,师生可以自由选择灵活使用。

2、小练笔短小精悍、灵活多变、操作快捷,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练笔,既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又可缓解作文训练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短小精悍的练笔,使学生有成功感,短时间内处于兴奋状态,易于教师趁热打铁及时讲解指导和修改。

当然,小练笔也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既不要游离于课文,另辟蹊径;又不能挤占阅读时间,喧宾夺主。同时,学生写作仅靠作文课训练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平时多在语文课堂上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进行写作训练,使“读”与“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五、作文教改探索要重开放,学生作文创新得靠想象

1、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大胆地把学生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

①指导学生作文要像生活一样多元、多彩。可适当让他们尝试写自己喜欢的诗歌、童话、寓言等。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渗透作文的交际实用性,毕竟“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②注重发展,拓新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独创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地着眼作文。
    2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要激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经历颇少,思维多定式,故想象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想象的魔力不但可以活化学生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寻找新资料,探索新知识,让其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这种自主的训练形式学生渴望,训练结果教师满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六、求真务实,求实创新,作文评价的更新调整迫在眉睫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同样存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写”之间的“两张皮”现象。看似教者的作文评价无微不至、精益求精,其实学生是师云亦云,不知所云。使得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师生自谋其阵,教学割裂分流。

1、作文评价应激励为主,褒贬结合。“一句表扬胜过十句批评”。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作文评价必须充分发掘、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的“得意之作”,如教师不注重评价艺术,“一棍子打死”,则极易扼杀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与积极主动性。

2、作文的批阅、讲评以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不得参与。这样,不易使评价标准潜移默化于学生自我评价之中,使得学生在写作中不具备责任心和自主性。作文批改要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作文教学要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3、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时要加大这方面的比重。对不随大流、有新颖独到的文章要大加赞赏,即使十分幼稚的别出心裁也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在我们的学生之中说不定就有莎士比亚或者泰戈尔。

总之,当前的作文教学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我们必须共同携手,努力探索,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寻求作文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我们的孩子们面对作文将会更加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步步自封。他们的创新学习定是竹篮打水,他们的创新精神必同空中楼阁。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也就谈不上具有什么创新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