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高效课堂活动

青年教师赛课的反思与感悟(周光林)

发布时间:2013/1/4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青年教师赛课的反思与感悟
生物组   周光林
1128127,我校举办了高效课堂展示课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我们应该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促进自我的快速成长。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小的收获,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的经验。经验是日积月累的结晶,必须经过自己的有效反思和总结才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经常的反思总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青年教师要想成长的更快更好,就应该多参加这种竞赛活动,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多总结,多反思。我在比赛之后也做了几点小小的总结(包括赛课过程的总结和赛课课题的总结),可能还不够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这种总结和反思对自己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自己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担心自己的经验不足,把课上砸了被人家笑话。校领导也看到了我们青年教师的这种畏难心里,特地在教职工大会上,为我们分析比赛的意义,让我们通过比赛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也认识到了比赛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促进自己的成长。从那天开始我就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
赛课的课题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我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由于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跨年级的,所以拿到课题后就得更加认真的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在对课题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就要动手设计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借鉴了一些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的生成性部分可以多做几个假设,以应对课堂中产生的不同情境。这样也就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课件并不需要太多的花样,花样多了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正面的引导作用就得到削弱。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不乏味。
在设计好教案和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试讲,在试讲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上的更加精彩。这时候就需要老教师的听课与指导,在每一次试讲中都有着师傅点点滴滴的指导与教诲,手把手教我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以使我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完美。特别是第一次试讲之后,师傅对我的课很不满意,要求我要大动刀子修改,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太少,整体性不够连贯,过渡环节不够自然,教态、语速等等问题,师傅都一一给予了指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师傅——刘艺老师,感谢教研组许刚强老师、敖永权老师、董静莉老师的悉心指导,还得感谢教研组、备课组每位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进入正是赛课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紧张,这时候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展翅一搏。说紧张不如说是对成功的一种期待,对结果的一种期许。
最终,《基因突变》这节课在备课组各位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在自己充分的准备下,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效果,对于这节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高效课堂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能不能从老的教学思路、模式中跳出来,把握好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使常态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并用来指导平时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中关于《基因突变》的要求是: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证的病因,形成基因突变的概念;简述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原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简述基因突变的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帮助他们构建关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解读,使我明确了这节课重点在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教学。 
这节课中为达到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目的,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基因突变运用的一些实例(“太空南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列举了“问题讨论”中抄写英语句子(“THE CAT SAT ON ZHE MAT”)容易出现的错误的问题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类比、推理从而为后面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来提供依据。然后通过正常人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质和基因不同层次上进行比较、归纳,在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中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即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结构的变化,而它的外延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在对这些教学问题处理时,我先组织引导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其他两个方面的例证,这样就可以涵盖概念的外延,从而达到揭示概念内涵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遵循了由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深入研究到问题的本质这一研究规律,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基因突变的其他内容(原因、特点、意义等)教学上要达到目标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认知活动,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并举出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有关的实例,来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将上述内容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了课前所预定的目标。通过在以学生认知水平下的生活现象、经验来创设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二,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倡导探究性学习,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学生身边的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包含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降低知识难度系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熟悉的现象,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在讲基因突变的原因时例举体细胞突变致癌的实例:在强光下暴晒容易患皮肤癌;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核电站周围居民患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生活在进行过豪华装潢的居室中儿童易患白血病;腊肉等腌制食品中若亚硝酸盐含量过多会致癌;一些肿瘤病毒也能诱发癌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基因突变的三类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是习惯,形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第三,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教授提出:意义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概念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有助于整合新旧知识,在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而概念图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这个过程的形成。这是因为概念图可以把整合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生物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都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培养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当学生理解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后,再通过引导他们画概念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画概念图中表达了对基因突变概念正确或错误的理解,从而进行及时的诊断。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洞悉概念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整合起来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
在这节课的教学工作当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比赛结束了,我又认真对比赛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比赛的心得与体会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对《基因突变》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可能这种总结会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但是我觉得总结与反思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经历了赛课的每一个环节,体验到了赛课的种种艰辛,当然这其中也会有成功与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