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共同耕耘 分享智慧

十一中教育集团敖永权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2/4/29发布者:罗洋洋访问次数:

同课异构显智慧,杏坛竞技展风采。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7:55~16:45,南岸区2022年高中生物学优质课决赛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顺林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生物学课程基地负责人许刚强校长助理,生物学课程基地负责人、南岸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岸区中学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正高级教师敖永权老师,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生物教研员文文乙豪老师,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心组成员代丽老师,重庆市广益中学生物教研组长魏冬梅老师担任评委。还得到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刘志荣副主任、后勤服务中心谢红卫主任和陈志友副主任的莅临指导。

图1. 专家评委认真聆听选手赛课

图2. 学校领导莅临指导

本次比赛共有7个学校、共8名教师参加,比赛的课题是《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重庆市生物学课程创新基地成员江薇老师和周光林老师,代表我校参加此次比赛,基地其他成员也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3. 基地全体成员认真聆听赛课

第一位选手是来自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江薇老师。江老师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导入,展示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引导学生对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多种假设,并及时提供多则材料对假设进行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为了解决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的问题,她组织学生利用教具,从一对到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进行模拟猜测,结合科学事实,对假说进行修正、梳理,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最后,江老师提出问题: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哪些行为变化,有利于染色体的精确分离?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减数分裂每个环节的意义。江老师将科学事实和学生的模型建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实现了核心素养的落实。

图4.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江薇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二位选手是来自重庆市江南艺术中学校的何丹老师。通过明星与孩子的照片对比进行开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经过显微镜下的受精作用和美西螈的胚胎发育视频观看,引入减数分裂的意义——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有利于亲代和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接着,何丹老师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利用染色体模型对同源染色体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讲解,并借助细胞模式图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及其特点娓娓道来,使微观抽象的过程可视化。最后,何老师还准备了卡纸、橡皮泥和胶带,让同学们对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模拟。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的过程中减数分裂过程愈发清晰,相关知识得到巩固,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图5. 重庆市江南艺术中学校——何丹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三位选手是来自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文礼老师。文老师利用减数分裂研究过程的部分科学史为引导,使学生亲历发现过程、分析史料,构建模型,提供证据、修正模型的过程,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了核心素养。这节课以“人之初”的角度引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有丝分裂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减数分裂的必要性。再以马蛔虫的体细胞和配子为例,对同源染色体这一概念进行辨析。并利用玉米花粉母细胞分裂的显微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减数分裂的2大特点。接着,文老师提供锦囊1,要求学生用一对同源染色体构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再提供锦囊2,要求学生构建两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利用手机投屏功能,将学生的构建动态实时呈现,并及时利用科学史(事实)材料,不断修正模型。之后,利用减数分裂的动画视频,对联会、四分体、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精子的变形等相关概念一一介绍,并展示精子畸形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落实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最后,阅读教材,归纳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对精子形成的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

图6.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文礼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四位选手是来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的余凯老师。余老师以受精作用作为导入,再对马蛔虫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进行对比,形成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引出减数分裂的课题。课堂中,余凯老师对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特点进行介绍之后,利用扭扭棒模拟染色体,让同学们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同源染色体概念再次解读,分析联会的意义,构建四分体、自由组合等概念。接着,余凯老师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模拟,构建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通过模型建构,组内互助、师生互动的形式,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了完整的认识。

图7.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余凯老师赛课现场

第五位选手是来自重庆市广益中学的贺琦老师。贺老师从21三体综合征患者引入精子的形成。紧接着,贺琦老师对精子形成的场所、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利用扭扭棒模拟染色质和染色体,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引入同源染色体这一核心概念。之后,贺琦老师再组织学生,利用扭扭棒小组合作,构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模型,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及时反馈,修正模型和概念,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学习、质疑,对知识不断完善,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图8.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贺琦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六位选手是来自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生物课程创新基地成员周光林老师。周老师以精卵细胞结合的视频开场,创设情境:假设精子和卵细胞是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形成的受精卵(新个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两倍,以此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顺利引出配子的形成需要减数分裂。接着,周老师通过视频带领同学们深入细胞去认识减数分裂的过程,初步建立减数分裂的概念,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再通过人体精子、卵细胞以及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片的观察和对比,突破“同源染色体”这一重要概念。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如何做到精确减半呢”,周老师设计了两个重要的学生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在学生入场时,随机发放写有1-6数字的两套卡片。拿到相同号码的两位同学即为同源染色体。在活动中,要求拿到卡片的学生在1分钟内分成两组,且每组6人的卡片号恰为1-6。学生在参与此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正确分组的前提是先找到彼此,确保不去同一组,由此明白了同源染色体正确分离的前提是联会。通过上述“卡片游戏”,学生模拟完成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过程。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用磁力片模型模拟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上台展示,描述特点,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堂课主线清晰,学生全情投入,在游戏和模型构建中发展了科学思维能力。

图9.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周光林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七位选手是来自长生桥中学的王力老师。她以天才指挥家舟舟所患的唐氏综合征(也叫21三体综合征)引入新课,激发思考:如何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哪个环节出错导致了该病的出现?接着,王力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寻找每个阶段染色体和细胞发生的重要变化,从三个小窍门——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姐妹染色单体、有无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去描述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与有丝分裂进行对比。在小组活动中,利用不同颜色卡纸制作的染色体来模拟有4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接着,回扣导入时的问题,用模型尝试模拟、推测唐氏综合征的形成原因。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出生,渗入优生优育和健康生活的理念,落实“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图10. 重庆市长生桥中学校——王力老师的赛课现场

第八位选手是来自南坪中学的常红梅老师。她以与多届诺贝尔奖密不可分的生物——果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关注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初步认识减数分裂。接着,出示有丝分裂核DNA的变化曲线图,设问: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分裂几次?最终形成几个子细胞?再出示减数分裂核DNA的变化曲线图,抛出相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旧知构建新知,在识图过程中明晰减数分裂的特点。接着,常老师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半的过程进行了重点突破。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细胞中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片(代表染色体)和图钉(代表着丝粒)摆出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该过程中,常老师利用投屏技术,将学生模拟的作品实时展现,并及时点评纠错,在学生的自主构建和教师的娓娓讲解中突破本节重难点。最后,通过问题串和判断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和反馈。

图11.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常红梅老师的赛课现场

如切如磋品课堂,如琢如磨促成长。此次赛课活动中,八位教师各展风采,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功底。教学语言的生动清晰、教学设计的精巧灵妙、信息技术的娴熟运用等给予了听课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冲击。此次赛课,就是一场视听盛宴,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更为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助力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  尹苛鉴、 敖永权/供稿 许刚强、刘志荣、罗洋洋/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