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办学特色 > 科技教育

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认知原理与浸入式教学的实践

发布时间:2006/5/22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认知原理与浸入式教学的实践

 

重庆市十一中  外语组  仇红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交往的频繁和多元文化格局的发展,要求人们除本民族语言,即母语或第一种语言之外还能掌握第二种或多种语言。于是双语与双语教学问题引起了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界的共同关注。

    心理语言学——这门认知心理学的分支是以探讨个体学习、获得、掌握、运用语言符号系统的心理活动为研究目的的新兴学科,对双语学习过程中的形音辨认、记忆与理解、获得方式等问题讲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言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探讨双语获得的内部过程。

   一、双语获得的认知原理

    语言是人类通过结构化的音、形、义的结合,或一定的姿势、体态来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语言的确有一个通用的集合规则,儿童获取不同语言的过程有很高的一致性。

    (一)双语获得的途径

    第一语言的学习有关键期,这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事实。那么,第二语言的获得是否也存在关键期呢?为了从理论上深入地研究不同途径获得的双语具有不同的特征,Sdkrashen1982)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将有关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一是将语言系统分为获得的语言系统与学习的语言系统。他们认为语言获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多半在使用第一种语言的日常生活进行并能显示出对第一种语言具有较高的语言应变能力;语言学习则是受意识控制的获得过程,多半在学校中进行,多显示出具有较多的有关的第一种语言的知识。二是将语言知识划分为模糊的语言知识和清晰的语言知识,前者多为无意识的、直觉的知识,后者是精确度较高的有关字词、语法的语言知识。采用获得性的语言学习方式,学习者从无意识的、直觉的语言知识过渡到精确度的较高的、比较规范的语言知识。三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将语言划分为学术性语言和人际交往语言。学术性语言重在读与写,人际交往语言多用于听说。实践证明这些区分有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学习还是获得第二种语言,都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直接学习法提倡直接到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获得语言,提倡所表示的人和物直接联系以及用第二语言讲授课程;中介法则是用已掌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的知识来引导、解释、比较、转译第二语言。究竟是采用哪种方法更好,这些都是双语教学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实质是获得一种新的符号和语言规则。因此,搞清第二种语言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发展母语对第二种语言的正迁移并尽量克服负迁移是双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二)双语获得的类型

    根据获得和学习双语的不同途径和结果,双语可以从性质上划为两类,即合成性双语和并列性双语。依照兰勃和普斯通的观点,合成性双语是指是在单一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和学会的两种语言。对合成性双语者来说,两种语言符号表示同一语义,有着较严格的语义等价,一般来说,合成性双语常用优势的语言系统来理解第二语言;并列性双语是指那些在不同环境中学会两种语言的人。两种语言符号尽管能灵活地转换,但其语言系统是独立和平等的,没有严格的语义等价。生理心理学的有些研究资料表明:不同类型的双语者在患外伤性失忆症时,语言受损情况大不相同。合成性双语语言者多显示出两种语言同时受损,并列性双语言受损者常表现出一种语言受损,即使造成两种语言受损时,其受损的程度和恢复情况也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种语言系统可能产生不同的大脑机能定位。

    (三)双语获得的特征

    围绕双语的分类,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语言信息储存假说,即共同存储说,单独存储说和多重存储说。

    共同存储说认为,两种语言信息分别进行信息编码,形成两种不同的词汇和句法分析的系统,但两个通道的语言信息却共储于一个单独的语义记忆系统中。共同存储说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例如,泰隆(Taylor,1971)的自由联想实验结果表明双语者的反应词既可以同属一种语言也可分属不同的语言。

    单独存储说认为,两个语言通道所得到的信息,不仅单独进行住信息编码,做词法和句法分析,而且有各自单独的语义系统。单独存储说也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例如,格基和微肯(Goggin Wickens1971)所做的短时记忆实验发现,当被试者连续学习几个用同一语言书写的各种动词名称的字表后,会形成前摄性抑制,削弱同类语言字表的回忆效果,但以另外一种语言的回忆效果却没削弱。

    因为两种假说都得到一定的实验结果的支持,这提示人们想到:大多数双语者可能偏于两种类型之间,偏向于哪种类型可能与双语言者的学习途径有关。具体来说,合成性双语者的两种语言有严格的语义等价,可能有共同的语义表征和储存。最近几年来,又有人提出了双语信息的多重编码说,认为双语者除可能存在两种语言系统外,还可能有一个非语言的表象信息加工系统,这三个系统在功能上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二、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浸入式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直接作为教学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建立在一系列对儿童语言获得心理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这些理论认为:儿童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应遵循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即听先行,说随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外语;儿童语言习得的最佳方式是直接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需要母语作中介;儿童早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的学习需要足够的语言信息量的输入等等。这些理论不仅为浸入式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教学原则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这些理论,浸入式英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融合学习原则

    该原则是指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并行,即融合英语语言学习于学科学习、融学科学习于英语言学习中,使儿童的语言学习与英语学习融合在一起。

    要做到用儿童极不熟悉的语言学习文化课程,并且不能影响儿童对学科知识的获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做到以下要求:首先,要以学科内容为教学的重点,渗透英语教学。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而不同于英语教学内容,因而要防止偏离中心。其次,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明白。比如挂图、活动图、投影、幻灯、计算机辅助教学、故事、活动教学以及表情语言、身体语言等等。再次,要妥善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比如选择语言量比较大的课程浸入,对教学内容按照语言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等。

    2、习得性原则

    尽管浸入式英语教学是以习得论为基础的。以上原则都渗透有“习得论的思想”。但强调自然习得仍是浸入式教学的一条主要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意识“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地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儿童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有意无意地接受英语。在浸入式英语教学一开始,就摒弃了一个单词读数遍、写数遍,背句型、背课文、做书面语法练习等传统的、繁琐的英语教学法,而是大量地创设语言环境,通过习得获得英语,并在实践中掌握英语。要贯彻这一原则:强调创设丰富、充分的语言环境,创造语言学习的机遇。其次,允许儿童使用汉语,但尽量鼓励其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再次,允许儿童出现“中继语”现象,由错误表达向正确表达过渡。

    3、听说领先的原则

    听说领先的原则是指在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要按照儿童获得语言的认知顺序、心理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遵循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即听领先,说随后,再学习读写。儿童在语言获得的早期总是先获得听的能力。在大量听的基础上,才开始尝试用语言表达,从而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浸入式教学首先重视的是儿童听的能力的培养。由于儿童在浸入式课程教学中,完全浸入在英语环境中,使儿童英语听说的机会大大提高。贯彻这一原则就应该:首先,教师要有大量的语言浸入。教师的语言越丰富,越充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就越多,英语获得的也就越多。其次,不要求学生完全听懂听有的英语。浸入教学每节渗入的语言量及语言的丰富程度大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可达到几百分单词,几十种句型。再次,给学生创造英语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

    4、英语教学原则

    全英语教学原则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英语面对儿童。浸入式英语教学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另一大特点是教师自始自终只以英语面对儿童。英语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教师不论在上课时,还是在布置作业,组织活动,甚至在课余时,只要面对儿童,就只能讲英语,不能讲汉语。教师是儿童第二语言的样板。要让儿童感到教师只会讲英语,不会讲汉语。要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就必须: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英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其次,教师要避免“难开尊口”,回避问题。再次,对于难以理解的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手段,能过表情解释、动作示范、实物图片、电教手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5、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浸入式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利用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布置情景、提供材料让学生通过表演、摆弄、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对语言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浸入式教学强调语言和自然习得,而习得必须有语言背景,教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最自然、最丰富、最积极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设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首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有计划,使活动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脱离教学内容另搞一套。其次,在幼儿园与小学,由于教学的任务不同,方法不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也不同。再次,活动要注意面向全体。

    6、“高浓度”原则

    所谓“浸入式”就是要让儿童“浸泡”在语言环境中。语言环境的“浓度”越大,儿童“习染”上的语言就越多:“浸泡”的时间越长,“浸入”的程度越度。有研究表明:学习掌握第二语言而投入的时间量,与这种语言能力的成功有直接的关系(马振择,1994)。因此,“高浓度”原则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释放出英语信息,增加单位时间语言的信息量,并不断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既要多重复,又要多变换。保证语言环境中英语的“浓度”。多重复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刺激强度,而多变换则是为了增加语言的广度和丰富程度。二者缺一不可。这一则要求: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最积极的方式进行英语表达,不浪费一分一秒。并做到词语多换、句型多变。其次,不要低估儿童的语言潜力。再次,除了创设口语语言环境外,还应加强教室语言环境的创设。

    浸入式英语教学是重视语言首先是工具,其次才是教学内容,从而使语言获得了丰富的内容,又利用内容进行语言交流与掌握。因此,浸入式教学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策略。

   三、英语浸入式教学在中国的实践

    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党中央即时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挑战。因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未来的一代人应该具有这种国际意识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外语教育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邓小平同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于外语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方法的改革则显得越来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教育部于今年初做出了将英语教育的起始时间从中学提前到小学的决定,即从2001年秋季学年开始,全国城镇小学将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面对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从事外语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来说,人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尤其面对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更是把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摆到了一个十分紧迫的境地;因此如何快寻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育教学新路子,如何从儿童抓起,培养出更多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双语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面前的时代课题。

    作为中加教育合作课题“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和成功的原因有其自身的国情、民情特点。那么如何借鉴外国这种第二语言教育的“洋”模式为我所用?基于此目的,从一开始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点的“早期英语半浸入式教学研究”,并且响亮地提出了创立“一种斩新的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的口号。本着既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和探讨中国儿童学习和掌握外语的最佳途径,又要培养实验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4年来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已经波及到西安、北京、广州等地30多所幼儿园和小学,有近4000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及儿童参与了这项实验活动。目前,这项实验的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有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申请加入该项目的实验基地。星星之火,正在逐年成为燎原之势。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坚持将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正确的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儿童的双语学习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从对儿童进行整体教育、身心教育入手,既注意培养儿童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又注重培养他们开放、宽容的心胸以及与人交往、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不仅使实验儿童的智力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发展,而且他们的身体也得到了健康成长。可以说,将第二语言教育与中国儿童的身心教育、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贯穿始终,这是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活动的特点之一、创新之一。

   四、推进英语浸入式教学实践的对策思考

    要使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获得更好的成效,必须大力推进以上创新,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里谈一些对策性的看法。

    1、建立专家库,强化咨询指导。

    我们有较广泛的英语实验基础,但参与这一实验的专家队伍还尚未形成。因此,建立一支开放性的专家队伍,制定有关指导方案,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指导,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很有必要。根据目前情况,除了本地专家之外,还应适当地吸地国外,包括香港的学者参加。

    2、成立省课题组,形成互动体系。

    根据几个月来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省为单位成立分课题组有一定有利因素。这样可以使机制灵活,能把总课题组的要求与本地实验实际结合起来。同时以分课题组的方式,可以在部分工作中吸收一些教学成效较好的实验教师参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较快地推进实验的进程。

    3、尽快编写实验教材,逐步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教材是开展实验的基点,也是实验的重要成果。为了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并不断储存积淀优良成果,尽快编写实验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教材编写出来,并通过不断的改进,才能使新的实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水平。单靠教师的个人备课,不仅水平会参差不齐,而且很难提高。为此,我们认为编写实验教材是当务之急。

    4、加紧师资培训,建设名教师队伍。

    教师水平决定了实验成效,加之浸入式教学实践对教师要求高,专业性独特,不易培养,因此,实验要始终把教师培训放在首位。一是要选好教师,要特别关注有潜质的教师;二是在使用中不断培训,除英语水平、教育水平外,在其它专业上也应组织培训;三是对教师发展给予关注,有条件的还可出版教师实验成果专辑,积极推广以促进提高教师水平、素质好的名师队伍。

    5、开展交流活动,以利互学互进

    组织各校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限于听课,更重要的是各位任教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就就能获得新的提高。一个学期来,有几个学校已开展了交流,效果不错。这种交流的形成和内容还要更丰富更实际。

    6、组织课题研讨,总结实验成果。

    适时举办一些中小学的课题研讨,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显然是相当必要的。如可能,应有计划地举办一些研讨会,总结实验成果,出版有关著作,推动实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