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办学特色 > 科技教育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6/5/25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几点思考

——听魏书生授课有感

胡开波

魏书生在教育界已成名多年,深为一般教育工作者及诸多教育专家所推崇,著名汉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开始也觉得他是一个好语文老师,令人佩服。而后来就发现了他是一个语文教育学家了,甚至是一个不一般的教育家。我认为吕老说得有理,单从这次授课及讲座而言,可见一斑。

老师先上课后讲座。杨家坪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上的课文内容是高三课文《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有人便马上说这是极不合理的安排,事实上上完课后魏老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也让全体听课的老师发现了:这堂课下来,初一学生并没有全弄明白“人生的四大境界”,老师这是自暴其短:这是不是没完成教学任务呢?

我认为,对于一个到全国讲课上千次的名教师,不会犯一个“教学任务并没完成而还要提出来让其他老师知道”这样的错误。我想,他是有意为之,或许说,教学任务就根本不是让初一学生理解到:“人生四大境界”的深层含义。

那么,这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到底有何价值呢?我想:是两种观念。

观念之一: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这只是从一个终极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教师的功用: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然而如果从具体的过程看呢?

教师,其实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接受的人。这也可以说是教师的职能定义。我们的“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就是为备课备学生作准备,而备课备学生,就是让学生快乐地从桶中舀去一杯水的手段,本质上,也就是教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敢于面对乐于接受的过程。

桶里的水太浅,学生要费较大的劲才能从桶里舀出一杯水走;桶里的水位太高,如果让他冲进杯子里,自然有很大的压力,水珠四溅甚至杯子冲翻。只有桶里水位恰当,学生才会既不费力也高高兴兴地舀走一杯水,这就是教师要掌握的“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度”。

观念之二:以生为本。

老师不远千里上一堂课,上又赶回辽宁。来去匆匆,上课却很从容,因为他明白,自己匆匆赶来并不是来完成几个教学任务的。

因为“以生为本”,所以他上课的第一件事是让“语文科代表继续组织班上的同学活动,课前三分钟活动。

因为“以生为本”,所以自始自终没说到黑板前写一个字,而都让学生上前写板书,让学生想问题说出来。

因为“以生为本”,所以课中引导学生“不求形式只求神似”的对“人生境界”的理解。

因为“以生为本”,所以强调说:创新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挖深内容,找到更简单的表达方式。

因为“以生为本”,所以认为:教改,决不抛弃昨天而去听那从天而降的光辉理念。

我们并没有抛弃昨天,但也似乎很少展望明天。因为缺少展望,所以也就不会反思昨天。只是看看别人远去的身影、心急如焚,于是匆匆忙忙将别人戴过的花冠借过来戴上,寻着足迹气喘吁吁,这是我们的两难困境、恶性循环。

无论使用什么教材,最终都是“生本教材”。无论提倡什么教育理念,都离不开“因材施教”的“以生为本”理念,于是我们常想想:学生只准备了一只杯子,我们要将一桶水提起向他们泼去?